古人論事,最重德行,在所謂香道中,便也有「德香」之說,由道德品質所呈現出來的氣質。

《尚書·君陳》中,有這樣的記載:「至治馨香,感於神明,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。」

古人注重德行。這一句話的意思是,人修身養性,達到「至治」的境界,方能感化神明。「黍稷」指的是五穀糧食,大自然的香氣並不是最香的,最能散發芳香的,是人的「德」,此為中國所有各種各樣的「道」的表達中的最根本。

在香道中,便有「德香」一說。

曾有香道四句偈曰:「鼻觀妙悟,心靜神閒。爐煙匪是,香光莊嚴。」焚香雖然只是鼻觀之事,然而通神明,和五臟,最能靜人心神。最好的香氣乃是我們每個人的修養品德,也就是《尚書》里說的「明德唯馨」。香,就是我們的福德;光,就是我們的智慧。只有身心清靜了,才能夠真正領悟到這一爐妙香。

香道和香文化,雖然今日已可耳聞目睹於大街小巷,然而古人的種種示範,其所要傳達的是怎樣的態度和意涵,這恐怕並非人人都能明白。要體會香道和香文化之其然及其所以然,需要我們不假造作的真誠和謙卑,如此才有機會領略古聖賢之「道」與「文化」。

 轉載至壹讀

 

arrow
arrow

    慢茶女掌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