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會用香麼?很多人聽到這個問題的驚訝程度可能不亞於「你會吃飯麼?」,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,香就是用火點着就可以了。但在古代,用香可是門學問,作用不僅僅是改善氣味或祭祀供奉,對人體健康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。

國家標準委員會香業分會委員、北京慧通香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傅京亮介紹,人類使用天然香料的歷史久遠,從現有的史料可知,春秋戰國時,中國對香料植物已經有了廣泛的利用。《詩經》《尚書》等典籍有很多相關記述,比如《楚辭·離騷》「扈江離與辟芷兮,紉秋蘭以為佩」一句的「江離」、「辟芷」、「秋蘭」等就都是香草。

由於香有其藥性,在古代香藥與中藥分列的,宋代時專門設有香藥局,對香藥進行管理。香藥的藥性在《本草綱目》《神農本草經》等中醫經典中都有詳細的界定,共同點是有「祛邪扶正、通經開竅、療疾養生」的作用。香藥也有不少是現在中藥類屬中的芳香類藥物。比如沉香、檀香、丁香,也包括蒼朮、艾葉、白芷這些較為常見的中藥等等。
 

我們其實一直都在「吃香」

這個「吃香」可不是現代漢語中的意思,真的是把要香吃進去!乍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,其實很多香在我們沒意識的時候已經被吃了。比如烹製肉製品的時候加入的桂皮、香葉,還有做菜常用的花椒、胡椒等等,都是香藥的範疇。這些香料不僅能夠調味,還對健康有所幫助。另外還有桂花糖、梅花粥、蒼耳飯等芳香食物也都是中國古人的發明創造。在現代飲食中,這些香料也都是必不可少的作料。

而且在香藥中也有不少屬於常用的中藥,比如當歸、桂枝、蒼朮、艾葉等等,根據現代研究都是富含揮髮油的藥物,在中藥方中都有其獨特的功效。芳香類藥物大部分都有「開竅」、「化濕」的作用,在中藥煎煮時,往往要求「後下」,最大程度減少其揮髮油的損失。

住的最高境界是「椒房」

在住的方面,古人用香的範圍就更廣了。我們經常在古裝劇里看到講究的人家會在屋裏薰香,傅京亮說古人確實很喜歡薰香,他們認為薰香有祛疫避瘟的作用,能夠使人少生病,在現代研究中確實也發現一些藥物的揮髮油有殺菌的作用,正好與古人用香的作用相合。不僅如此,床的四角懸掛香囊,睡覺的時候使用香枕,在建築中添加香料等等,都是古人在室內用香的範例,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「椒房」了,以椒和泥塗壁,可謂是將香料用到極致了,不僅溫暖、芳香,還能夠防蟲蛀、抗疾病等,也成為了古代后妃受寵的代名詞。

香藥配伍 一個都不能少

香藥儘量避免單用,這也跟中藥類似,傅京亮說,藥有偏性,長時間單用一種香藥不僅對身體無益,還可能產生傷害。各種方劑傳統香的配伍分為君、臣、佐、輔,類似於中藥的配伍,但二者又存在不同:中藥首先的功用是治病,而香是治「未病之病」,二者形式和方法相近,本質其實不同。最小的和香方一般也不會少於四味藥。常規的香方則多按:一君、三臣、五佐、九輔;大方則是按:一君、五臣、九佐、十八輔來配伍。

香藥的採摘和產地對於香藥的質量也十分重要,中藥採摘中所說的「三月茵陳四月蒿」也同樣適用於香藥上,比如艾葉的品質和作用在不同時間就十分明顯。比如農曆三月三、五月初五、九月初九不同時候採摘的艾葉也有不同的效用。三月初三采的艾葉長於祛寒濕,可用於包餛飩合湯服食,而生髮陽氣,扶正祛邪則是五月初五採摘的艾葉效果好,最適於艾灸,如果要用藥浴的話,九月初九採摘的艾葉最合適了。古人在香藥採摘和選用方面十分重視其產地和採摘的時間性,也就是道地藥材的所指。

選香藥 不是越香越好

香在我國古代是既方便又經濟的常用保健養生的生活用品,所以古代人的生活中,香無處不在。現在的化學香只能算是香工藝品,並不具備傳統香品所追求的功效,過量使用反而不利於健康。天然香,常溫下一般聞不到香氣,細品只會有淡淡的藥香溢出,香氣只有焚燒時才會散發出來,聞的時間長了也不會有頭暈的感覺,留香較為持久。而化學香則因香精有極強的揮發性,不燃燒也會有很濃烈的香氣,如果隔着包裝都能聞到很濃的香氣,那基本確定其中添加了化學香料。

轉載至壹讀-健康時報     (健康時報記者 王月明)

arrow
arrow

    慢茶女掌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